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针对气候科学现状的研究报告显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以过去2,000 年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创纪录的干旱、野火和洪水在世界各地肆虐,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重。地球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今天做出的选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绿色金融已成为世界各国着力推进的新发展理念和工具,并在政策、制度、产业、人才建设方面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实践与尝试。将这些成功的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加速绿色金融的普及,对推动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乃至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都至关重要。
国际金融论坛(IFF)作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秉持“全面可持续发展——新资本、新价值、新世界”的宗旨,于2020年推出首届全球绿色金融奖评选活动,旨在依托全球网络平台,通过与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开展交流与对话,在全球范围内搭建合作伙伴关系,推进绿色金融和绿色增长,并在绿色投融资领域开展研究与示范,以绿色金融创新服务于疫情后的绿色复苏,践行绿色增长的发展理念,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奖项优势
高端平台的助力
权威评审的认可
顶级资源的青睐
国际影响的飞跃
目标项目
面向全球征集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助力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的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包括政策、制度、产业、服务、技术、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实践。
奖项信息
“IFF全球绿色金融奖”评选活动受到联合国及多个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在首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二届“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将增设机构年度奖10名、项目创新奖10名。
授予通过绿色金融实践对全球、区域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包括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机构。该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和盈利性。
授予在绿色金融领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尤其是在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有重要贡献的项目。
各类公共、私营和非盈利机构都有资格申请参选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并取得突出绩效的机构均可参选
参选机构设立时间不得晚于2018年,涉及参评的项目内容不得早于2018年
参评项目至少在绿色金融领域,包括气候投融资、责任投资等,产生了实际的经济、环境或社会影响(评选对计划或预期影响不予考虑)
本次评选对项目规模及项目产生的经济、环境或社会影响不设最低门槛
评委会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
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韩国前总理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
欧洲理事会名誉主席
比利时前首相
国际金融论坛(IFF)理事
新西兰前总理
丝路国际联盟(SRIA)联合主席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
中国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理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理事
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财政司前司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原司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大连商品交易所原理事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兼全球中心主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秘书长
中国科技部原副部长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亚洲开发银行前副行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理事
全球绿色发展署(GGGI)总干事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
意大利前财长
摩根士丹利全球副主席
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前主席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新开发银行原副行长
世界银行原副行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首席经济学家
亚洲开发银行前副首席经济学家
日程
申请文档下载
获奖案例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
兴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花旗银行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
青岛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华环保联合会
渣打银行
中节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主办机构
承办机构
学术支持
支持机构